市中心医院开展“转作风、提效能、抓落实”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全院干部职工积极响应,迅速行动,以上率下、层层推进,通过多种形式,切实促进活动开展,为医院发展赋能助力。
“全院一张床”破解患者住院难题
“一开始听说要去眼科住院,心里还打鼓,结果从办手续到治疗都特别顺畅。"患者赵先生表示,住院期间胸外科医生每天到眼科查房,眼科护士也主动协助胸外科护理方面的要点,"两个科室医生沟通特别及时,检查、用药一点没耽误”。他特别提到,医院还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同步更新诊疗信息,“不用来回跑,连检查单都是护士帮忙送到床边。”

据悉,该患者因咳嗽伴肺部症状需住院观察,医院开辟“跨科救治”新路径,依托“全院一张床”平台,通过信息系统1分钟内完成眼科床位调配和跨科协作预案,实现“跨科不降质”的精准救治。胸外科医疗团队制定抗感染方案,眼科团队则提供精细化护理,并通过智能系统实时共享患者生命体征数据。赵先生感叹:“虽然住在眼科,但该做的治疗一项没少,医生护士还常解释病情,心里特别踏实。”患者对高效、温暖的诊疗体验连连称赞。
全院一张床模式打破了传统科室壁垒,让床位资源“活”起来,更让医疗救治“快”起来。该机制通过统一床位调配、强化科室协作,确保急危重症及专科患者“应收尽收”,有效提升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与患者就医体验。赵先生的案例正是”以患者为中心”改革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医院已累计完成跨科收治患者55例,相关科室均实现无缝衔接诊疗,患者满意度达98%。
创新技术提升眼科诊疗效率
渭南市中心医院眼科开展的全飞秒激光技术成效显著。科室术后回访统计数据显示,该技术使单台手术效率提升50%,日均接诊量增加30%,全飞秒手术患者满意度高达99%以上,充分体现新技术的优势。

王女士长期受近视困扰,日常生活和工作极为不便。在了解到全飞秒手术前,她对手术安全性和效果十分担忧。接受全飞秒手术后,王女士视力从术前近视400度迅速恢复至1.2。她激动地说:“手术过程真的很快,也没什么感觉。术后第二天就能正常生活,看东西特别清楚。医生和护士在术前术后都耐心解答我的问题,特别贴心,我对这次手术特别满意 。”
眼科主任田瑾介绍,相较传统LASIK手术,全飞秒技术使单台手术操作时间从5-10分钟大幅缩短至仅需3-5分钟,创面直径缩小70%,实现2mm超微创切口。该技术通过三维立体切割精准控制角膜切削深度,使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提高40%,术后眩光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65%。
外县患者就医实现“一日通”
“以前做胃镜要来回跑两三趟,现在当天就能做完,省了路费还少遭罪。”来自潼关县的张女士在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后感慨道。在“转作风 提效能 抓落实”的活动中,消化内科聚焦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优化流程、升级服务,让外县患者“只跑一次”、肠镜检查“三日即约”、护理服务“暖心升级”,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赢得广泛好评。
针对外县患者就诊难、检查难问题,消化内科推出专项服务:增开专科门诊诊室,增加高级职称医师门诊次数,满足患者就诊需求,减少门诊等待时间;设立外县患者“绿色通道”,优先安排胃镜检查并承诺“当日完成”,同步缩短诊断报告出具时间,实现“挂号—检查—诊断”全流程“只跑一次”。
面对肠镜检查预约等待时间长的问题,科室通过新增医疗设备、弹性排班调配医护力量,将检查周期从平均7天缩短至3天内。医护人员每日提前到岗、延迟下班,确保“当日预约、三日内清零”。进一步突破效率瓶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改革的措施不仅解决了外县患者面临的就诊和检查难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医疗服务的提质增效,从根本问题上切实减轻患者负担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了更多的便捷和温暖的医疗服务。”消化内科主任雷雅丽说。
转作风,提效能,抓落实,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院干部职工将继续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事业放在心上,把任务抓在手上,在担当作为上作表率、能力素质上当标杆、真抓实干上树榜样,以务实谋事的服务者姿态,不断锤炼作风、提升能力,凝聚发展合力,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