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医院新闻 → 正文

医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正文

国庆·医线 | 急诊科的24小时:无声战场上的生命守护

发布日期:2025-10-05    作者:宋蓓蕾    来源:     点击:[]

 

|在时光的滴答声里,每一秒都是生命的倒计时;在急诊科的方寸之间,每一步都是与死神的赛跑。

十月?日清晨?点,丁娜准时出现在急诊科。更衣、交接班、检查抢救设备,她的动作干净利落。对于这位从业多年的急诊科护士而言,这不过是无数个工作日中普通的一天,却又因“国庆”这个标签而显得格外不同。

“假期首日,就诊量已经开始攀升。”丁娜快速巡视着抢救室,“预计今天会突破?人次,是平日的?倍。”

急诊科的国庆:没有硝烟的战场

国庆期间的急诊科,宛如一个微缩的社会舞台。

“交通事故伤、酒精中毒、儿童异物卡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丁娜细数着假期常见的病种,“还有游客的扭伤骨折、慢性病患者的急性发作。”

护士长早已做好人力预估,每天安排2-3名备班护士待命。丁娜作为抢救室责任护士组长,肩负着最繁重的任务——她要密切监护危重患者,配合医生完成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抢救操作。

“流程规范是我们的安全带,灵活处置是我们的临场发挥。”丁娜这样形容急诊科的工作哲学。在她看来,规范与灵活从来不是对立面,而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双重保障。

关键时刻:以专业守护生命

回忆起今年六月那个气胸考生,丁娜依然印象深刻。“从发现异常到紧急处理,再到护送考生返回考场,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半小时。”

在国庆这样的大型假期,类似的紧急情况更是层出不穷。多发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每个病例都要求医护人员在几分钟内做出关键判断。

“最考验人的是预见性思维。”丁娜说,“我们要能预判病情发展,提前做好抢救准备。”这种能力来源于系统的训练和经验的积累,更是团队协作的结晶。

每次重大抢救后,团队都会进行系统复盘。“不是为了批评谁,而是为了让下一次抢救更加完美。”

职业精神:在压力中淬炼初心

在急诊科工作,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丁娜和同事们熟练掌握“ABCDE”初步评估法,通过气道、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等指标,在最短时间内评估患者状况。

长期的高压工作难免带来职业倦怠,但丁娜找到了自己的支撑点:“患者的信任、抢救成功的瞬间、团队的支持,还有对这份职业的认同——护理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

面对先进的医疗设备,丁娜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智能监护仪永远无法替代人文关怀。”她在工作中总结出“三主动”原则:主动告知病情、主动解释过程、主动安抚情绪。

坚守背后:家国情怀的生动诠释

多年国庆节在岗,丁娜是否感到遗憾?

“遗憾肯定有过,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我能够安心工作。”她说起婆婆常说的那句话“你去吧,我在家给你看孩子”时,眼中闪着感激的泪光。

在她看来,急诊科就是“守护一方百姓节日安宁的防线”。“对于我们急诊人来说,献给祖国的生日礼物不是盛大的演出,而是一种沉默的坚守。”

想对同样坚守岗位的同事说些什么?丁娜笑了:“兄弟姐妹们,辛苦了!咱们又一起扛过了一个国庆!”

用心守护:来自急诊护士的寄语

基于丰富的临床经验,丁娜向市民提出建议:出行注意安全,避免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饮食要节制,注意食品卫生;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对于有意从事急诊护理的年轻人,她的建议真诚而深刻:“这不是一条轻松的路,但是一条值得选择的路。在这里,你能收获无法替代的人生价值感。”

深夜十一点,急诊科依然灯火通明。丁娜完成最后一轮巡视,仔细交代夜班同事重点患者的注意事项。

这一天,她参与抢救了?例心梗患者,处理了?例严重创伤,协助完成了无数急诊处置。走出医院时,街上的国庆彩灯依然亮着,点缀着节日的夜晚。

“虽然不能陪伴家人,但守护了这么多家庭的团圆,这份付出值得。”丁娜说这话时,疲惫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丁娜和她的同事们用专业与坚守,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的安全防线。他们的身影,成为了这个节日里最动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