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渭南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培训班开展了一场不同于寻常的理论授课---“绽放的玫瑰花”手工DIY课程。学员们手持丝带、胶带,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步将零散的材料塑造成一朵朵饱满的玫瑰,而这看似轻松的手工体验,却藏着对造口患者日常护理的深刻共情。



“造口患者每天更换造口袋时,动作要轻、角度要准,就像我们此刻缠绕丝带一样,既要有耐心,更要讲究技巧。”课程开始前,培训班老师的一句话让在场学员若有所思。随着课程推进,大家渐渐发现,看似简单的“玫瑰绽放”并不容易。
“光是做一朵花就手心冒汗,很难想象造口患者每天要重复更精细的护理操作,还要克服心理上的压力。”一位学员一边调整花瓣角度,一边感慨道。
据了解,本次手工DIY课程是培训班的特色环节,旨在通过模拟造口护理中“精细操作”的体验,让专科护士们更直观地体会患者的日常艰辛。造口患者术后需长期佩戴造口袋,更换时既要避免皮肤损伤,又要保证贴合牢固,每一个步骤都考验着耐心与细致。而手工制作玫瑰花的过程,从裁剪、折叠到固定,恰好复刻了这份“小心翼翼”,学员们在反复调整中,逐渐读懂了患者面对身体变化的敏感、操作时的不便。
课程尾声,渭南市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培训班辅导员张倩倩护士长表示,开展此类课程,正是希望打破“只讲技术不谈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专科护士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护理的温度。“一朵玫瑰的绽放,需要耐心浇灌;一份优质的护理,更需要共情打底。”
这场特殊的手工课,让“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从文字化为体验,从认知深植于心。当护理者真正读懂了患者的艰辛,每一次操作便多了一份温柔,每一句叮嘱便添了一份力量。而这朵朵绽放的玫瑰,终将成为连接医护与患者的“心之桥梁”,让伤口造口护理之路,洒满理解与希望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