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免疫指根据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疫苗的免疫效果,有计划、科学地进行各种预防接种,从而提高人群免疫力,最终达到消灭和控制各种传染病的目的。
研究发现,胎儿晚期已具备对多种疫苗的反应能力,新生儿期即可开始一些疫苗的预防接种。目前国内基本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如下表,其中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新生儿期开始接种。
I类国家免费疫苗免疫程序时间表

说明:“√”代表1剂次
儿童常用II类(自愿、自费)疫苗免疫程序时间表

注:“√”代表1剂次
①本疫苗对6-12月龄儿童,每隔1个月或2个月注射1次(0.5ml),共2次。
在18个月时加强接种1次;1-5周岁儿童,仅需注射1次(0.5ml)。
②建议2剂接种。满1周岁进行首剂接种,一年后接种第2剂,两剂间隔不少于3个月。
③建议首次注射5-8年后加强接种1次(0.5ml)。本疫苗也同样推荐50岁以上人群使用,注射1次(0.5ml)。
④人被动物致伤(咬、抓)后进行及时注射。按医嘱与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第0天,指被动物致伤当天。
(一)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HBV)引起的、以肝脏变为主并可累及多器官的一种传染病。注射乙肝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1. 乙肝疫苗介绍目前国内使用的主要有两种类型:酵母基因工程疫苗和中国仓鼠肾卵巢细胞基因工程疫苗。两类基因工程疫苗均经高度纯化,免疫原性与血源疫苗相同,但不含人源性物质,无血液制品之虞。
2.现行免疫接种策略和效果 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包括新生儿、在新生儿时期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婴幼儿和其他高危人群。以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效果最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第1剂要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3.抗体监测HBsAg阴性母亲的正常新生儿和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对乙肝疫苗应答良好,接种后不需常规检测抗-HBs。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早产儿、免疫抑制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儿和其他高危新生儿因抗体阳转率相对较低,应在完成三针接种后1~2月进行HBV标志检测。
(二)卡介苗
结核病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BCG接种是控制结核病的重要手段。
1.疫苗BCG是一种减毒的活性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疫苗,作为唯一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
2.接种方法新生儿BCG接种采用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与其他疫苗同时使用时应在不同侧注射。


3.接种反应及处理
(1)一般反应:于接种BCG2周左右出现,在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浸润、化脓,随后形成小溃疡,8~12周结痂,最终结痂脱落后留下一永久性凹陷瘢痕(俗称“卡巴”),一般不需处理。个别出现淋巴结肿大(<10mm)者,不经治疗可自行消退。BCG局部反应不能热敷。
(2)异常反应:凡接种局部溃疡直径>10mm或≥12周不愈者,或者腋下淋巴结肿大≥10mm者,甚至出现化脓、溃破者均为BCG接种的局部异常反应。
(三)疫苗可预防疾病与接种禁忌如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