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是指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μmol/L, 女性>360μmol/L。痛风是嘌呤合成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增高所致的一组疾病。
营养治疗的目的:
限制外源性嘌呤的摄入,减少尿酸来源,并增加尿酸的排泄,以降低血清尿酸水平,从而减少急性发作的频率和程度,防止并发症。
营养原则:
1.限制嘌呤 急性期应严格限制嘌呤摄入<150mg/d,选择嘌呤含量低的食物(<25mg/100g),以牛奶及其制品、蛋类、蔬菜、水果、细粮为主。缓解期视病情可限量选用嘌呤含量中等的食物(25~150mg/100g),其中鱼虾、畜禽肉用量 60~90g/d,用煮过去汤的熟肉代替生肉。不限制含嘌呤低的食物,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150mg/100g)。
常见食物按嘌呤含量分类(单位:mg/100g)
嘌呤含量 |
分类 |
食物举例 |
150~1000 |
第一类(高嘌呤) |
肝、肾;海苔、紫菜(干);鲭鱼、贻贝、生蚝、海兔、浓汤汁、火锅汤、酵母粉等 |
75~150 |
第二类(较高嘌呤) |
牛肉、猪肉、羊肉;兔、鸭、鹅;鲤鱼、比目鱼、草鱼等 |
30~75 |
第三类(较低嘌呤) |
大米、燕麦、荞麦;豆角、菜花;香菇(鲜)、金针菇(鲜)、口蘑(鲜)等 |
<30 |
第四类(低嘌呤) |
马铃薯、甘薯;胡萝卜、油菜、生菜、竹笋;水果类;奶及奶制品等 |
2.合理控制总能量 有超重或肥胖者,体重最好能低于理想体重10%~15%。超体重者减重应循序渐进,切忌猛减引起体脂分解过快导致酮症,抑制尿酸的排除,诱发痛风症急性发作。
3.适量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适量限制蛋白质供给可控制嘌呤的摄取,优质蛋白质可选用不含或少含核蛋白的乳类、干酪、鸡蛋等。尽量不用肉、鱼、禽类等,如一定要用,可经煮沸弃汤后食用少量。在痛风肾病时,应根据尿蛋白的丢失和血浆蛋白质水平适量补充蛋白质;在肾功能不全,出现氮质血症时,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
4.低脂肪脂肪可减少尿酸排泄,应适量限制,可用蒸、煮、炖、卤、煲、灼等用油少的烹调方法。
5.合理供给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有抗生酮作用和增加尿酸排泄的倾向,每日全谷物食物占主食量的1/3-1/2。高果糖的摄入可使痛风的发病率增加,胰岛素抵抗和肥胖风险增加,应减少果糖的摄入量。
6.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可促进组织沉淀的尿酸盐溶解,有利于缓解痛风。痛风患者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和肾病,应限制钠盐摄入,通常用量 2~5g/d。
7.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应保持2000~3 000ml,可促进尿酸排泄,防止结石生成,在睡前或半夜饮水以防止夜尿浓缩,但若伴有肾功能不全,水分应适量。
8.限制刺激性食物乙醇可使体内乳酸增多,抑制尿酸排出,并促进嘌呤分解使尿酸增高,诱发痛风发作,故不宜饮酒。此外,强烈的香料和调味品,如辛辣调味品也不宜食用。茶、可可和咖啡可适量食用。
运动原则:
1.坚持有规律运动,保持充足的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
2.运动以低、中强度有氧运动为主,结合多形式的抗阻运动并辅以柔性运动,有氧运动每周4~5次,每次30~60分钟为宜,运动期间及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3、适度量力、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大幅增加运动强度、时间、频率、类型。
资料来源:
1. 石汉平,凌文华,李增宁,临床营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控制尿酸 守护“无痛”人生